我們和星巴克這樣的傳統線下咖啡館,從來都不是競爭關系”,對于咖啡零點吧創始人&CEO王順利來說,他們的消費群體同樣追求時尚和品質,卻更加提倡便捷和高效,“碎片化的時間一直存在于生活中,辦公時間中途放松休息、乘坐交通工具、餐廳等位、電影院候場等等,我們只是切割了一個符合碎片化消費需求的場景,給用戶更多維度的選擇”。
作為一家成立三年的智能自助零售咖啡品牌,咖啡零點吧通過在寫字樓、大學、醫院、公交樞紐等場所進駐一款全自動的智能鮮磨咖啡設備,以物聯網人機互動為手段,為中國咖啡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樓下24小時不打烊的互聯網鮮飲車間”。
碎片化需求的滿足,本質是將消費者從等待的焦灼中解放出來,帶來即時的愉悅感。在咖啡零點吧的智能自助設備面前,消費者只需根據屏幕上的提示選擇想要購買的飲品品類(目前涵蓋咖啡類熱飲、冰飲以及奶茶、紅茶、普洱茶等20多個SKU),就可直接進入支付環節。制作過程中,設備通過音樂環繞與消費者產生互動,加深場景的交互體驗。35秒后,用戶就能享受到一杯15盎司的香醇飲品。
近日,王順利在接受專訪時透露,咖啡零點吧已于今年年初完成了來自考拉基金的近億元B輪融資,資本的助力將主要用于產品設備的升級、后臺系統的搭建、以及飲品品類的拓展等方面,“隨著消費群體構成的變化以及認知的改變,喝咖啡從過去彰顯品位和格調,甚至被強加在身上的社會屬性,轉變成‘為自己而喝,真正享受一杯有品質的咖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借助智能化的手段,提升消費者在碎片化消費場景中的滿足感”。
從“標準化”出發,打造24小時智能化“鮮飲車間”
2015年4月,咖啡零點吧成立兩個月,王順利喝到了機器調配的第一杯咖啡,據他回憶,雖然口感令人滿意,但整個制作過程離“智能化”還相去甚遠。同年5月,團隊拿到了豐厚資本的500萬天使輪融資;5個月后,西部資本的再一次進注加速了第三代產品的升級;2016年12月,咖啡零點吧獲得愉悅資本的A+輪融資。
在資本地競相入局下,團隊也不斷進行產品的迭代、升級。據介紹,目前在市場上投放的是5.1代設備,一共集合了20多項專利。以“自動杯蓋落取功能”為例,消費者在咖啡制作完成后,可以在屏幕端選擇是否需要杯蓋,推開塑料防護窗口,杯蓋輕觸即落下。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用戶在獲取一杯咖啡時有更好的操作體驗”,王順利表示,咖啡具有品牌認知度,如何留住用戶并構建其心里的品牌形象,產生重復消費是所有To C創業者所要面臨的考驗。
為了忠實還原每杯咖啡的口感和品質,零點吧精選了來自印度尼西亞、巴西、牙買加、哥倫比亞等6大咖啡原產地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并通過與其他天然原料進行拼配。在加熱和保溫設計上,則采用了數項世界領先的技術支持,使水溫嚴格控制在最佳口感溫度的±5度范圍內。
此外,團隊今年還專門聘請了WSC世界咖啡虹吸壺大賽評委級咖啡大師Betty Lee作為首席咖啡師,對每個季度在營的四大品類(咖啡、奶茶、鮮茶、熱巧)20余款飲品進行精心調配和品鑒。
“如果說星巴克是標準化培訓少數咖啡調配師,那么,咖啡零點吧就是將自助設備標準化,讓消費者自己成為調制一杯咖啡的‘大師’”,王順利說。
標準化和流程化操作還體現在管控系統方面。零點吧的終端設備集成了CRM、ERP和智能管理三大系統,在實現了數據實時共享的同時,也為智能控制提供了便捷的后臺保障——對于終端進行的全部設置、配方均可由云端進行統一控傳。
為了確保原料與產出的新鮮度,智能終端還能根據每臺設備的銷量預判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銷量走勢和峰值時間,做到按需補料,避免斷貨的尷尬。
截至目前,“全國1000多臺零點吧正在運營,分布了上百個運維工程師,每人負責15~20臺設備”,在王順利看來,這正是其產品“智能化”的體現,“‘智能’不是看你是否有一臺機器,而是這臺機器通過什么方式進行運營和管理”。
隨著第六、七代設備的投入研發,零點吧還將針對不同場景擴大飲品的品類,引入氮氣飲料、鮮榨果汁等,進一步提升訂單密度,夯實“鮮飲車間”的定位,“‘車間’會讓人聯想到豐富的加工制作流程,我們希望做到這一點,使它容納的產品和功能更豐富”,王順利對獵云網(微信:ilieyun)表示。
除了直營,零點吧也計劃在一定時間內開展“城市合伙人計劃”,相當于受托式加盟,從去年11月份開始到現在進駐了20多個城市,作為試點?!暗疤嵋欢ㄊ俏覀冏约喊阉心J蕉寂芡?,否則做任何加盟都是耍流氓”,他說。
“三年磨一劍”,回歸口感和品牌
評估每一次行動的風險并保持精益求精,是王順利的性格使然,也是零點吧三年來恪守堅持的目標。
“創業最大的‘收獲’,就是我重了近40斤”,他毫不避諱地笑稱,自己已經是一位“大叔級”的創業者了,由于工作原因導致飲食不規律,“從原來標準的體重變成‘非標準’的身材,過去,我喜歡打網球、高爾夫、旅游,創業之后,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王順利曾是諾基亞和柯達的中國區高級經理,也曾擔任EMC大中華區業務拓展總監,“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但到了一定階段很難再實現突破,當工作不能給我帶來更多增值的東西時,我希望做一個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