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最新策略觀點新鮮出爐,具體如下: 光伏)和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能源金屬)。(2)既有“政策底”又具有基本面邏輯自主可控方向:計算機(金融/電力/交通相關)、半導體(設
應對2022年的市場的關鍵在于“謀勢、擇時、換手”。 正文 前言:應對沖擊:謀勢、擇時、換手 在去年的年度思考中,我們稱2021年為“轉折之年”,而2022年我們認為是“沖擊之年”。
新能源的大時代才剛剛開始 2022年9月以來,新能源板塊下跌幅度超過20%。 一方面是因為4~8月漲幅較大,部分投資者獲利了結;另一方面是補貼退坡、產能過剩、價格戰這三座大山壓在投
弱現實難擋強預期! 12月以來A股市場先揚后抑,近期正陷入不斷反復的震蕩休整。展望2023年開局A股表現,多家金牛私募機構卻在“弱現實”(市場弱勢調整)之外,普遍做出了“強預期
12月26日,A股縮量反彈,光伏、半導體等賽道板塊強勢拉升,年底吃飯行情再現。與此同時,機構紛紛發表對2023年的市場展望,“階段性復蘇”可能是明年的A股特征。 截至12月26日收盤
年末將至,上市公司年度業績預告陸續出爐。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超過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業績預告。 從業績預告類型來看,40家公司“預喜”,占比約66%。 從業績增速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但要看到
時至年末,滬指再度在3000點附近橫盤整理,距離公募基金年度業績收官戰越來越近,眾多投資者也開始關注明年行情與機會,隨著各大公募一年一度的策略會如火如荼召開,多家基金
投資更加強調基礎設施補短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居首 核心觀點 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從全面促進消費、優化投資結構等八個重
本次會議對2023年宏觀政策力度的定調更積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022年12月15-16日召開,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從主要內容看,在延續12月6日政治局會議定調的基礎上,也有不少新提
美聯儲當前重心仍在對抗通脹。 摘 要 美聯儲政策重心仍在對抗通脹,12月FOMC美聯儲放緩加息節奏,將單次加息幅度降至50BP,美國通脹確認見頂并持續回落是主要原因。 同時隨著美聯
未來經濟走勢在整體向上中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2022年10月以來,債市運行主要有三條線索,線索一:經濟基本面,強預期與弱現實交織;線索二:微觀交易結構脆弱;線索三:資金面的
隨著疫情政策轉向、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等因素逐漸明朗,新一輪行情的預判日趨清晰。 12月13日,華夏“百億”基金經理周克平發表一系列犀利預判:當前時間節點有可能是熊牛轉換
醫藥賽道輪動加快。 12月12日,A股三大指數全天低開后弱勢震蕩,醫藥股逆勢走強,熊去氧膽酸、新冠特效藥、抗生素、肝素鈉、醫藥電商等概念輪番上漲。 熊去氧膽酸概念股宣泰醫藥
外媒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全球頂級基金經理大多看好2023年的中國股市,預計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股市可能會持續上漲。 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受訪者建議買入中國股
臨近年底,基金經理調研步伐逐漸加快。11月以來,機構調研次數超過3.2萬次,基金約占三分之一,趙詣、陸彬、葛蘭等百億級基金經理紛紛現身調研活動現場,搜尋最新“心水股”。
港股成長股和A股價值股修復更顯著 報告摘要 ●AH股“破曉”:港股買成長,A股買價值。自11.10《破曉,AH股光明就在前方》以來,我們提示“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復市”,但結構上,
隨著疫情政策的不斷調,“后疫情”板塊逐漸活躍,包括航空、零售、免稅店、物流、景點旅游等相繼表現。 事實上,消費者服務、食品飲料、商貿零售等板塊的漲勢自上周便已開始。
估值比業績重要,新邏輯比舊邏輯好,低位的比高位的好 核心結論 四季度以來的風格切換,本質上是因為:熊轉牛第一波上漲,估值修復比業績改善更重要。熊轉牛第一波上漲的特點
2022年是“國內經濟承壓+全球流動性收斂”,如果2023年國內增長和全球流動性將先后度過壓力峰值,則新的組合對中國資產相對有利。 報告簡版 第一 2035年增長目標實際上蘊含了中期增
11月30日,房地產板塊開盤繼續走強。截至發稿,中國武夷、中交地產5連板,福星股份、京能置業、信達地產、天?;ǖ裙蓾q停,深振業A、天房發展等股拉升跟漲。 與此同時,上午地
相比于2022年財政支出更多依靠歷史結余,2023年財政支出力度將進一步上升,但支出增量主要來源于債務融資。 核心觀點 從大方向上來看,2023年基本面壓力較2022年邊際上升,對應著財
后續總量寬貨幣空間或已收窄 核心觀點 回顧11月,資金面延續四季度以來的寬幅波動態勢,同業存單利率快速上行,銀行間流動性趨緊。經我們測算,12月并不存在流動性缺口(不考慮
圍繞創新、安全兩大方向,A股科技產業有望復蘇 展望2023年,我們認為科技產業效率創新與安全的再平衡將成為科技產業投資的主線。效率維度,在當前國際形勢、宏觀趨勢、產業政策
2022年逐漸進入尾聲,今年以來A股市場跌宕起伏,滬指再度在3000點橫盤整理,眾多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明年行情與機會。隨著各大券商一年一度的券商策略會正如火如荼召開,首批券商
各方都可以從這次債市波動中汲取經驗教訓。 要點 進入11月份,債券市場利率一路上行,到11月16日,2年和10年期中債收益率較上月底分別上升31和19個基點。債券價格暴跌,引燃了債市
過往座談會效果都在臨近月顯現,而此次不僅參會機構增加,更強調了穩定地產融資。 核心觀點 2022年11月2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
上周初,市場在防疫政策優化調整、房企支持政策和海外通脹預期改善等因素影響下延續反彈,后半周受債市波動等因素作用下有所回落,上證指數周漲幅0.32%,連續3周收陽。市場風格
本周專題 近日,山西省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規劃容量達到6GW,圍繞壓縮空氣、液流電池、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超級電容等關
周三債市再度踩踏,早盤央行OMO放量給予多頭信心,10年國債19一度下行至2.795,但隨著贖回壓力持續釋放,信用債開啟暴跌模式,帶動長端利率持續上行,午后市場再度出現暴跌,下午
經過連日的強勢反彈后,今日的市場反復糾結,港A股指數一度翻紅隨后又翻綠,截至發稿,滬指微跌0.22%,創業板指微跌0.59%,恒指下跌0.81%,恒生科技指數跌1%。 總的來看,今日港A股
美東時間周一(11月14日)盤后,伯克希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13F季度報告。報告顯示,三季度伯克希爾花費90億美元買入股票。 在前十大重倉股中,出現了臺積電的身影——伯克
投資要點 2022年10月,新增社融9079億元,同比少增7097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431億元,同比少增3321億元;M2同比增長11.8%,低于前值12.1%。 10月社融數據顯示企業融資需
核心觀點 中期選舉結果部分出爐:截至北京時間11月9日21:30,參議院民主黨拿下48席,共和黨拿下47席;眾議院共和黨拿下199席,民主黨拿下172席。目前看,民主黨表現好于預期,或受
總市值近800億元的蘋果產業鏈龍頭歌爾股份晚間公告,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目前與該客戶的其他產品項目合作仍在正常開展。本次業務變
近期市場反彈,信創、光伏板塊持續走強。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公募基金三季報發現,三季度末,一些明星基金經理持倉上演乾坤大騰挪,也踩中了市場上漲紅利。 丘棟榮兩百倍加倉新
私募新進重倉股中,有31只個股期末持股市值均超過億元。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私募出現在逾千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期末持股市值超2000億元。不論是持股數還是
近期A股持續磨底,市場整體情緒低迷。對于即將到來的11月,機構普遍認為,當前市場進一步下跌空間有限,投資者不宜過度悲觀。 // A股頻現高低切換行情 // 周一(10月31日)A股三大
作為中長線資金的代表之一,社?;鸪謧}動向受到市場關注。今年第三季度,被視為價值投資風向標的社?;鸩扇×耸裁凑{倉動作?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在已披露三季報的
在過去的三年中,能源是資本市場中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詞。特別是2020年疫情爆發之始,全球經濟的重挫使得石油價格一度跌至負值,資本市場對石油的定價也史無前例的出現負值。同
10月26日,A股放量大漲。業內認為,背后主因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強勢拉升,海外長線資金再度看好中國資產。 當天,上證指數漲0.78%報2999.5點,深證成指漲1.68%,萬得全A、萬得雙創
摘 要 梳理2010年以來歷年四季度債市表現,我們認為并不存在簡單意義上所謂跨年配置行情。 這12年通過復盤可知: 有6年四季度利率顯著下行,這六年基本處于牛市或者牛市開端,四
10月24日,A股、港股雙雙出現調整,滬指再度跌破3000點,截至收盤,三大指數均跌超2%;港股方面,恒指跌超6%,恒生科技指數跌近10%。從行業板塊看,軍工等板塊逆勢走強,但白酒等消
隨著近期一大批上市公司三季報出爐,券商分析師也緊鑼密鼓根據最新數據對自己的觀點及業績預期進行修正。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上周,券商共發布800多篇個股研報,其中對11只
摘 要 報告導讀:此輪大促活動周期變短、滿減力度變大、滿減門檻提升。隨著抖音等電商平臺的加碼,在新渠道布局及內容營銷方面具備優勢的企業將潛在受益。 摘要: 活動時間縮短
盡管騰訊等互聯網股票持續調整,但海外中國股票基金加倉的態度沒有轉變。 近期,摩根大通、資本集團等公布了旗下基金截至9月底的持倉情況,摩根大通旗下中國股票基金和資本集
經過一年多回探,醫藥生物板塊最危險時刻已過去。隨著未來需求增長和估值低等多方面影響,本輪反彈中,醫藥板塊受到資金搶籌,漲幅遙遙領先,后期投資如何選擇? //醫藥生物持
在周五外圍暴跌的環境下,A股在關鍵會議來第一個交易日交出了一份表現可圈可點的成績單。 盡管沒有明顯大漲,但守住近幾日指數短線大反彈的成果并抗住外圍壓力,已很給力了。
四季度的首個交易周,A股明顯回升。反彈未來能否持續呢? 大部分券商認為,隨著經濟同比持續改善,賣壓減小為情緒修復創造條件,市場中期機遇大于風險。隨著反擊行情展開,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