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電子“寒潮”中,市值千億的IC大廠遭遇重創。韋爾股份(603501)1月13日披露一份業績預減預告。公告顯示,該公司預計年度歸母凈利潤為8億元-12億元,較去年同比減少73.19%至82.13%。而歸母扣非凈利潤則僅為9000萬元至1.35億元,同比減少96.63%至97.75%。
業績大幅縮水的原因正是此前市場所關注的存貨問題,韋爾股份預計全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13.4億至14.9億元。關鍵是,這家IC大廠的庫存水平并未見頂。機構普遍預計,其存貨水平有望在1-2個季度內達到峰值,或在今年二季度回歸正常。
有投資者直呼“又一大雷”,并預計“一季度不會比去年四季度好多少?!苯刂寥ツ耆径饶?,韋爾股份股東人數近15萬人。
四季度計提近10億存貨跌價準備
韋爾股份在業績預告中稱,由于受到全球疫情、消費電子市場整體表現低迷等因素的影響,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需求受到了較強的沖擊,也對公司的主營業務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部分細分市場的出貨量有所下滑,產品銷售價格承壓,公司的營收規模和產品毛利率較去年均有所下降。
公告顯示,韋爾股份預計年度歸母凈利潤為8億元-12億元,較去年同比減少73.19%至82.13%。而歸母扣非凈利潤則僅為9000萬元至1.35億元,同比減少96.63%至97.75%。
對于如此大幅度業績縮水,韋爾股份方面解釋稱,公司部分產品(例如:應用于手機終端的64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預期將進一步降低。出于謹慎角度考慮,公司基于截至目前可獲取的信息進行評估,預計2022年度全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13.4億至14.9億元。
實際上,在2022年前三季度,韋爾股份已經針對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以及部分庫齡較長的產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4.93億元。也就是說,該公司在四季度進一步計提了8.47億元-9.97億元存貨跌價準備。
韋爾股份總經理王崧此前曾在業績說明會上坦言,“受全球疫情、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消費電子等領域出現一定程度承壓?!蓖踽卤硎?,目前韋爾股份的庫存商品主要為通用型號產品,產品生命周期較長,且產品競爭力較強?!敖衲耆径纫詠?,公司已在積極的進行產品線以及供應鏈策略的調整,消化庫存,降低庫存風險?!?
不過,國信證券一位電子行業分析師認為,由于當前終端需求太差,產品價格存在降價的壓力,企業庫存壓力大,降本措施只能緩解盈利壓力,后續還需要看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的指標變化。
韋爾股份二級市場表現實際上已經反應了業績下滑預期,其股價從去年年初的229.09元/股,回落至去年年底的77.09元/股,其市值縮水幅度66.35%,接近七成。截至1月13日收盤,韋爾股份市值為1000億元。
行業最快明年二季度恢復
TrendForce發布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營收排名顯示,韋爾股份2022年第一季度首度進入前十榜單,排名第九。
盡管市場排名顯著提升,但去年半導體行業整體遭遇寒冬,也給了韋爾股份“當頭一棒”。根據IC Insights的數據,由于智能手機銷量下滑、手機攝像頭增長低迷以及全球經濟疲軟,2022年CMOS圖像傳感器的銷量預計將出現13年來的首次下滑,預計銷售額將下降7%至186億美元,預計全球單位出貨量將下降11%至61億個。
韋爾股份在這一過程中受到重創。此前其三季報數據顯示,韋爾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53.8億元,同比減少16%??鄯菤w母凈利潤12.55億元,同比減少59.11%。
更為嚴重的是,其截至三季度末的存貨金額為141.1億元,同比增長96.6%,存貨占總資產比例達到38%,而這一比例在2021年底為27%。此外,截止三季度末,韋爾股份存貨周轉天數為298.31天,較中報增長33.29天。
目前行業仍處于下行周期,多家券商投行機構的判斷指標維度高度一致:反彈最快要到明年二季度之后,部分半導體細分賽道才可能開始恢復。
長江證券一份研報認為,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出貨量或進一步下滑,行業短期仍受到疫情、宏觀經濟、換機周期等多方面的影響,半導體行業景氣仍在筑底區間。該機構表示,多家業內公司已經調整晶圓廠下單計劃,預計存貨水平有望在1-2個季度內見頂,在2023Q2后回歸正常。
在業內看來,現在的行情可以看作是對過去幾年芯片過熱的一個修復?!爱敵跣酒倘?,大量芯片企業出現,經銷商囤貨。但當市場下行時,芯片銷量下滑,經銷商又急忙消化囤貨,導致整個市場出現明顯價格競爭,”前述國信證券分析師稱。
不過,目前市場需求也正處于變化中,新的需求正處于孕育之中。目前近三分之二的CMOS圖像傳感器用于手機,但業內預計,到2026年這一比例將降至45%左右,同時由于下游應用領域廣泛,CMOS圖像傳感器仍有廣闊的增長空間。長城國瑞證券認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工業、醫療、智能安全網絡、VR/AR將成為推動CMOS圖像傳感器緩慢但穩定復蘇的動力來源。該機構預計,2025年圖像傳感器出貨量可達116.4億顆,銷售額可達330億美元。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