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上海金融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于某等13名投資者與被告鮮言操縱證券交易市場責任糾紛一案。該案是上海金融法院審理的首例涉A股主板市場操縱證券民事賠償糾紛案件。
鮮言在被處罰巨款之后,因為訴訟再次走到公眾面前。
訴訟
這起訴訟的起因,是2017年3月30日,證監會作出[2017]2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認為2014年1月17日至2015年6月12日期間,鮮言通過采用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信息優勢連續買賣,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證券賬戶之間交易、虛假申報等方式操縱多倫實業(600696,后多次更名)的股票價格,對其操縱上市公司股票行為,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5.78億元,并處以28.92億元罰款。
成為當時中國證券行業最大一筆罰單。此后,徐翔案超過了這個數字。
數據顯示,被證監會認為操縱股價期間,股價從6.68元上漲到22.61元。
證監會在披露此案件時候說:“鮮言作為多倫股份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董事會秘書,采用多種手段操縱上市公司股價,行為特別惡劣,嚴重擾亂證券市場秩序?!?
25日庭審中,原告投資者訴稱,其在鮮言操縱證券市場期間買賣了多倫實業的股票而遭受損失,投資決策受到了操縱行為的影響,投資損失與操縱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請求判令被告鮮言承擔其全部投資損失。
被告鮮言對原告主張的損失不予認可,認為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操縱期間為2014年1月17日至2015年6月12日,此后原告的交易行為與被告的操縱行為無因果關系;投資損失計算應當扣除2015年股災等系統性風險以及投資者非理性投資的影響;此外,信息型操縱行為同時構成證券虛假陳述,相關生效民事判決認定投資者損失的10%歸因于鮮言的操縱行為,本案對鮮言賠償責任的認定應與前案保持一致。被告還就損失計算的具體方法、訴訟時效等提出抗辯。
庭審中,原被告均委托訴訟代理人出庭,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作為第三方損失核定機構,就其出具的《證券投資者損失核定意見書》委派專家出庭接受詢問。
本次庭審采用爭點審理模式,在固定雙方無爭議事實的基礎上,確定了操縱行為認定、交易和損失因果關系、損失計算方法等爭議焦點,逐一圍繞爭點開展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組織當事人就事實問題和法律適用問題一并闡述依據、觀點、舉證質證并發表辯論意見,確保各爭點審理充分,整個庭審條理清晰、規范有序。案件將擇期宣判。
多倫股份案
當年李勇鴻花了3.6億收購東誠國際和勁嘉公司持有的多倫投資60%和40%股權,成為多倫股份實控人。不過才過了7個月,2012年7月,李勇鴻就將多倫股份以3.4億元價格轉讓給了鮮言。李勇鴻這筆交易虧了2000萬。不過鮮言賺了不少。
進入上市公司之前,鮮言曾就職于北京天依律師事務所,對法律比較熟悉。入主多倫股份1年后,他便展開了一系列操作。
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鮮言利用職務之便,為粉飾公司業績,采用偽造子公司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分包商林某某簽名、制作虛假的資金支付申請與審批表等方式,以支付工程款和往來款名義,將子公司資金劃轉至該公司實際控制的林某某個人賬戶、荊門楚天城項目部賬戶,再通過上述賬戶劃轉至鮮言實際控制的多個公司、個人賬戶內,轉出資金循環累計達1.2億余元。
2015年4月,時任多倫股份實控人、董事長、董秘的鮮言,個人決定啟動公司名稱變更程序,指使下屬將公司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這與當時市場熱衷炒作的互聯網金融題材高度重合。
針對如此關鍵信息,多倫股份延遲近1個月時間才對外發布公告。此后,多倫股份在6個交易日內連續漲停,漲幅為77.37%,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為16.75%。
作為此次更名事件中的最大受益人,鮮言通過其控制28個證券賬戶組,在同年4月30日至5月11日間,買入多倫股份股票共計2520萬余股,買入金額2.86億余元。操縱期間,賬戶組持有“多倫股份”占該股總股本5%以上的交易日為179個,持股最高的日期為2014年12月26日,持有4715.5萬股,占總股本13.85%。
就上述行為,法院審理認為,鮮言作為上市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違背對公司的忠實義務,利用職務便利,將上市公司資金用于個人營利活動,致使上市公司遭受重大損失,構成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并通過控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節奏及內容,誤導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影響證券交易價格與交易量,并進行相關交易,構成操縱證券市場罪。
2019年9月,法院一審宣判時,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1180萬元;違法所得予以追繳。鑒于二審期間,鮮言有自愿認罪認罰,并在家屬幫助下繳納了全部罰金及退繳了部分違法所得等情況,其具有認罪、悔罪表現,法院依法對鮮言減輕處罰。由此,法院近期作出終審判決,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并處罰金1180萬元。
根據“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的規定,鮮言的刑期至2021年8月9日止。
慧球科技案
鮮言在進監獄之前,在ST慧球(現更名為天下秀)上的胡作非為、違法違規更是將自己名聲弄的聲名狼藉。
顧國平與鮮言在2016年4月簽署協議,擬將慧球科技經營權、所擁有慧球科技股份及附屬權益以7億元轉讓對價出讓給鮮言。鮮言先期支付4億元后,出任慧球科技證券事務代表,并派出3名董事實際控制公司經營管理權、印章和信息披露密鑰。后因顧國平通過資產管理計劃持有的股權爆倉無法按約過戶,鮮言并未實際獲得慧球科技控股權,但實際掌控公司董事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控人經歷兩輪變換的過程中,慧球科技稱不存在實際控制人。期間,上交所監管部門多次向慧球科技發出監管函件,要求其回應并核實實際控制人狀況并提供鮮言和顧國平的書面說明,但慧球科技未按要求予以核實說明。
在鮮言暗中接手慧球科技后,慧球科技負面消息接連不斷。
2016年7月28日,瑞萊嘉譽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慧球科技股份1973.96萬股,占慧球科技總股本的4.999978%。當日,瑞萊嘉譽通知慧球科技,要求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但慧球科技卻以董事會審議《關于披露公司股東深圳瑞萊嘉譽投資企業(有限合伙)權益變動報告的議案》未通過為由拒絕披露?;矍蚩萍荚谏辖凰酱傧?,直至8月9日才披露提示性公告,信息披露存在嚴重滯后。鑒于慧球科技信息披露嚴重違規,且慧球科技及有關責任人拒絕落實監管要求,于9月13日被上交所實施ST處理。
至2016年10月上旬,瑞萊嘉譽持有ST慧球股票4334.5642萬股,占其總股份的10.98%,成為ST慧球第一大股東。但由于瑞萊嘉譽并未及時改組ST慧球董事會,ST慧球仍由鮮言實際控制。
瑞萊嘉譽于2016年12月末發函至ST慧球,稱其頻繁出現治理、信息披露嚴重違規問題,董事會多次僭越職權,侵害廣大股東的合法權益。瑞萊嘉譽提出,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罷免時任董事長董文亮等多名高管職務。
對此,ST慧球起訴瑞萊嘉譽,將慧球科技股價下跌和被上交所ST風險警示的原因歸結于瑞萊嘉譽。2017年1月初,鮮言及董事會多名成員起草報送1001條股東大會議案,議案內容包括《關于公司建立健全員工戀愛審批制度》、《調整雙休日至禮拜四禮拜五的議案》等奇葩條款,試圖延緩臨時股東會議召開。
數日后,ST慧球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經查明ST慧球存在嚴重擾亂信息披露秩序等10項違規,情節嚴重,性質惡劣。搶“殼”大戰最終以顧國平、鮮言及多名相關人員被判以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告終。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