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你走進一家便利店,想買一瓶水解渴??墒钦冶樨浖?,你發現一塊錢的水,幾乎消失不見了。這個小小的發現,其實透露了有關于產業和投資非常有意思的趨勢。
01
首先,瓶裝水最主要的生產成本不是水,而是運輸費和包裝。
越是高價值低重量的商品,它的物流成本占比越低,比如手機不送充電器了,這一個動作,能讓集裝箱多裝一倍的量,物流成本直接能砍下來一半。但是水,正好相反,它也不能說少送你個瓶蓋,一滴都不能少。這種低價格高重量的商品,物流占成本比重極大。
再一個成本的大頭是包裝,占到了60%的成本。包裝里面兩塊,一個是標簽和紙箱,另一個是塑料瓶。塑料,它是石油化工產業鏈的下游。過去一年,石油價格接近翻倍,PET塑料的成本跟著漲了30%。
02
第二點,消費品生意的成敗,主要得看經銷商。
一個消費品之所以能成功,它厲害就厲害在,能把東西擺上全世界任何一家商店的貨架上。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那經銷商為什么愿意幫你做這個很辛苦的事呢?
這就必須得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比如高端白酒的經銷商毛利率能到40%,瓶裝水經銷商毛利率有20%。如果低于20%,這件事就沒人愿意做了。因為經銷商也是一家家的企業,它有自己的運營成本和人員成本,如果它毛利率都到不了20%,那么扣除稅費后它最后的凈利潤率就幾乎所剩無幾了。
所以,消費品生意最重要的是和同盟的經銷商上下一條心。一個太低的定價,對生產廠家影響不大,但是對經銷商影響很大。甚至有經銷商發現,賣了1塊的水,反而影響了它家其他水的銷量,于是經銷商就不愿意做這個商品了。
03
第三點,有關于消費者的心理賬戶。
人們在做一個購買決策時,主要看的是絕對價格而不是比例。但是企業在定價時,看的是比例而不是價格。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塊的水,變成兩塊的水,對用戶來說,價格增加了一塊,這一塊錢對用戶的體驗幾乎沒有感知。但是對企業來講,這意味著定價翻了一倍。定價翻倍,再疊加銷量增加,意味著收入和企業利潤翻了一倍多。企業利潤翻一倍多,意味著企業的市值能增長一倍。
所以,別小看小小的一塊錢,它對行業、對企業、對投資,有非常巨大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低價、高頻、剛需的商品,一旦有了品牌效應和定價權,集齊了這五顆龍珠,它就成為了一個天然的好生意。
消費者的心理賬戶,有另一個量化的判斷,是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萬5,十年前的2011年,這個數字只有1萬5,收入水平十年翻了一倍多;你再看瓶裝水,一塊錢的水,大概是十多年的定價,現在主流定價是2元,大概也是十年一倍,它幾乎正好和收入增幅匹配。
小結一下。居民收入的成長,是一切消費品增長最底層的原動力。我們堅定的相信,人均可支配收入,大體能維持同樣的增速,十年后能在現有基礎上翻倍,這注定會給經濟、投資和各行各業,帶來新的機遇。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